《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》即将出台
来源:时间:2025-03-20 16:52:11

消费者福音!食品标签“看不清、算不准”时代将终结

针对消费者长期诟病的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“找不到、看不清、不易算”等难题,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宣布,《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即将正式出台。这一新规从消费者视角出发,直击行业痛点,将推动食品标签标注方式全面升级!

三大核心改革,让食品信息一目了然
1.标注位置“显眼易找”《办法》明确要求,食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到期日的标注位置必须更加清晰明显,避免消费者在包装上“捉迷藏”。无论是预包装食品还是散装食品,标识将统一规范,解决“藏角落”“印夹缝”等乱象。
2.字体加粗加大,告别“显微镜阅读”针对老年人、视力障碍群体的需求,《办法》规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必须使用更大字体标注,提升辨识度。未来,“小字模糊”的标签将成为历史,消费者无需再为看清日期而“费眼力”。
3.直接标注到期日,拒绝“数学题”现行标注方式常需消费者自行计算保质期截止日,而新规要求统一按年、月、日顺序直接标注到期日,例如“保质期至2025年12月31日”。这一改动将大幅降低误判风险,尤其利好对日期敏感的母婴、老年群体。

覆盖范围更广,散装食品、添加剂纳入监管

与此前主要规范预包装食品的GB 7718不同,《办法》首次将散装食品、食品添加剂的标识要求纳入监管体系。这意味着,糕点店现烤面包的标签、超市散装坚果的保质期标注等场景也将有法可依,进一步堵住监管漏洞。

行业影响:从“合规压力”到“消费信任”
尽管新规可能增加企业的标注成本,但长期来看,清晰透明的标签将减少消费纠纷,提升品牌信誉。此外,《办法》或与“首违不罚”“轻微违法不罚”政策结合,为中小企业提供整改缓冲期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执法。

延伸解读:标签背后还有哪些“隐藏条款”?
  • 禁用误导性词汇:非保健食品不得标注“保健功效”,禁止使用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等宣传用语
  • 成分标注更严格:若食品混合多种原料且难以区分,名称不得仅体现单一成分(如“草莓蛋糕”需注明其他主料)
  • 仿制食品需“实名”:以植物原料模拟动物食品(如素鸡、植物肉),须在名称前标注“仿”“素”等字样

倒计时!企业如何应对?
食品生产经营者需尽快比对现行标签与新规要求,重点关注:
  • 预包装、散装、添加剂标签的全面合规性;
  • 字体大小、颜色对比度是否符合标准;
  • 保质期计算方式是否调整为直接标注到期日。
建议企业参考市场监管总局官方解读,及时调整包装设计流程,避免新规落地后的被动局面。
Copyright@2019-2020 wortrus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06403号